九三学社市委会,罗爱文、黎建文:
感谢你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第20240212号)收悉。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调研座谈会的会议精神,综合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政务和数据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智能算力布局
一是推动建设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作为东莞市首个面向人工智能业务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采用“政企合作、政府监督、建运一体”的模式在松山湖团泊洼基地开展建设。首期建设100P智能算力,重点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普惠、易用的“算力+大模型”服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筹划建设东莞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联合东莞数字集团和三大运营商,在滨海湾新区筹划建设东莞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有效统筹纳管市内可用算力资源,提高算力利用率,并为我市企业提供大湾区各地的算力资源租赁、购买交易等服务。
二、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一是建立健全数据基础运营体系。今年2月在松山湖成立广州数据交易所(东莞)服务基地,4月在滨海湾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东莞工业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7月成功签署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东莞节点,各平台协同发力,为企业提供评估作价、资产入表、数据产品交易等服务。其中,广州数据交易所(东莞)服务基地已发展会员单位67家,完成53款交易标的上架,交易额突破9000万元。二是推动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鼓励数字化基础较好、拥有规模数据资源的试点企业,开展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建设以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工作。目前,共开展政策宣讲活动7场次,参会企业超100家,已有5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
三、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一是鼓励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技术创新。通过设立“揭榜挂帅”研发项目,推动慕思集团和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智能床垫的深层次研发;通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入库遴选机制,引导佳禾智能、小天才、奥普特、南兴装备、爱玛数控等企业在移动终端、智能穿戴、生产制造等方面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创新。二是推动企业运用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制造。先后举办了人工智能边端智算网络建设启动大会、“数据要素×工业制造”供需撮合会、“AI+工业制造”供需对接会等活动,鼓励企业参与边端智算网络建设,运用工业小模型赋能生产制造。在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上,索为技术、中科迪宏、汇聚智能等服务商陆续上架各类人工智能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加速转型升级。三是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第四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围绕“人工智能+”方向,聚焦设计、仿真、工艺、制造、管理流程优化,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实践,面向全国征集新一代人工智能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聚集引进具备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和科技成果来莞。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审。自2022年东莞成为全省首个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副高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以来,我市扎实推进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建立评审工作机制和评审委员会。2023年完成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职称的评审和发证工作,共有20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人工智能职称;2024年评审人数实现翻两番,共有90名专业技术人才获得人工智能职称。二是开展人工智能技能人才认定和培训。我市已开发认定智能视觉应用技术(虚拟)、智能立体库运维、UR智能协作机器人应用技术、无人艇操控与维护等7个涉及人工智能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标准,累计1.5万人次取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通过“项目制”技能培训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人工智能领域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
五、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2024年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从优化智能算力布局、推进工业数据提质、强化算法应用创新、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7月正式印发《东莞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操作指引(试行)》,明确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落实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责任,为各部门、各镇街(园区)实施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供指导。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10月31日
(联系人:高新科 吴子强;电话:22831334)
上一篇:退回财政拨款通知书送达公告(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